22 mai 2013 - 2 septembre 2013
de 11h00 à 21h00
Galerie 1 - Centre Pompidou, Paris

自1976年法国国家现代艺术博物馆在搬入蓬皮杜艺术中心前为其举办的作品回顾展之后,西蒙·韩泰便回绝了所有个展邀请。近40年后的今天,蓬皮杜中心再次汇集其生前慷慨捐赠给法国艺术机构的众多作品,为这位艺术大师举办回顾展,向人们呈现其丰富的创作。他代表法国参加了1982年的威尼斯双年展。韩泰自上世纪80年代起便自动隐退艺术舞台,因此鲜有作品对外展出。作为例外,波尔多当代造型艺术中心(Centre d’Arts plastiques contemporains de Bordeaux/CAPC)曾于1981年展出其“Tabulas”系列(1973-1982)巨幅油画。1997年,巴黎现代艺术博物馆(Musée d’Art moderne de la Ville de Paris)也破例展出了其捐赠的14幅画作。次年,韩泰展示了其通过剪裁调整1981“Tabulas”系列巨幅画创作的最后系列《遗留》(Laissées);1999年,其一批壮丽的折纸绘画作品在德国明斯特(Münster)与公众见面。本次在蓬皮杜艺术中心举办的展览通过130幅作品和按年代设计的参观路线将这位另类画家思想和行为的脉络呈现给世人。

西蒙 · 韩泰 Simon Hantaï 回顾展

西蒙·韩泰于1922年出生于匈牙利,1948年移居巴黎。在花都无拘无束、令人心醉的创作氛围中,他独自探索着借鉴或发明的新式绘画技巧。擦涂、刮磨、粘贴、拓印、剪切、污痕、折叠等都成为其造型方式,奏响了其独特表现手法的序曲。在这一时期,韩泰与超现实主义画派交往甚密,并于1953年应安德烈·布勒东(André Breton)之邀参加了“封印星” 画廊(Etoile scellée)的展览,不俗的反响预示了其日后的成功。在这些画作中,韩泰以精湛的 “古典” 画法展现出一个个内脏扭曲、骨骼暴露的奇特人物。在其1953年创作的《雌镜》(Femelle Miroir)一画上,对器官的极度关注表现为画面上仿佛经过解剖分解、如植物机理又似人兽结合女性形象的元素。动物骨骸的形象也时常为其所用。橙红、蓝与紫、还有绿色和黄色,画中的色彩跳跃而热烈。韩泰从最初便将肢体动作融入到创作手法之中。各种解构的元素在一个热情高涨的膨胀空间里尽情挥洒,从中可以看到波洛克(Jackson Pollock)的影响。此后,韩泰开始专注于动作的幅度和大开幅绘画的创作。

西蒙 · 韩泰 Simon Hantaï 回顾展

1955年,其著名的 “苏醒画法” 诞生。他在画好的作品上涂盖一层工业颜料,然后通过一连串重复动作的刮磨使被遮盖的颜色重新显现出来。这种激烈亢奋的动作表现手法在其1956年创作的《性奖,献给让-皮埃尔·布里塞》(Sexe-Prime. Hommage à Jean-Pierre Brisset)达到极致,赋予了画面一种令人目炫的效果。对行为画法的探索使韩泰的作品一度体现出乔治·马修(Georges Mathieu)的风格。但是韩泰并未就此止步。他再度回到缓慢、有序而节制的创作方式。细微的笔触将其引向一种米肖(Henri Michaux)式 “无穷湍流” 的书写。本次展览上,首度同台亮相的两幅韩泰1959年力作《玫瑰书写》(Ecriture rose)与《致盖拉·普拉奇迪亚(拉韦纳回忆)》(A GallaPlacidia)便是这种行为与书写混合创作手法的结晶。在漫漫探索之路上,对空间与光线的追求让折纸最终成为了韩泰最为常用的手法。他将画布折叠、揉搓后上色,进而再重新展开,呈现出先前隐藏的部分。运用这种手法,韩泰创作了众多画作,直到其最终系列 “遗留”(1981-1995)。在这一阶段,韩泰摒弃了唯美的观念,以看似 “贫瘠” 的画面诠释出沉默与无声的张力,在其挚友画商让·弗尔尼耶(Jean Fournier)的支持与陪伴下,先后创作出“Mariales”(1960-1962)、“Meuns”(1967-1968)等多个系列。1969年,其以单色创作了一系列 “习作”(Etudes),来纪念皮埃尔·勒韦迪(Pierre Reverdy)。在此基础上,1973-1974年间在韩泰笔下诞生了 “白” 系列(Blancs),通过适度的留白增强色彩的活力。1980年起,他在“Tabulas”(1973-1976)系列中通过巨型格阵的扩展赋予色彩无形的延伸。偶然形成的色块本身并无任何含义,却通过促发出的各种主观解读抒发出别具一格的诗意。这便是韩泰三十年来孜孜求索的升华。

simon-hantai-003
文章来源:Gazette-International Magazine;作者:Lydia Harambou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