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 Ans De Peinture Française

大世纪(1625~1700)

法国人称十七世纪为‘大世纪’,因为此时期的法国在‘太阳王’路易十四的中央集权统治下,握有凌驾欧洲诸国的政治主导权,而在艺术文化上,光耀史册的历史人物陆续登上历史舞台,建构起延续至今的法国文化基础。

十七世纪初期的法国绘画依然受义大利和北方法兰德斯的影响。直到乌伟为巴黎艺术界注入活力,创造出有别于义大利的法国巴洛克样式,而普桑的崛起,将法国绘画导入克服此一巴洛克样式,建立了其他欧洲国家前所未见的严谨理性、静谧细腻的古典主义样式,开启了法国艺术的黄金时代。

Georges de La Tour《Le Reniement de saint Pierre》

Georges de La Tour《Le Reniement de saint Pierre》约1631/36 油画,162x105cm,南特美术馆

在这幅画里,主要的光源来自桌上的蜡烛,卫兵的盔甲、流汗的脸上都反射出明亮的烛光。蜡烛本身被挡住了,黝黑的背景暗示当时的黑暗。就在耶稣被钉上十字架之前的那个夜晚,圣彼得向左边的少女表示他不认识主。卫兵们聚精凝神地玩掷骰子游戏,只有站在最右边的卫兵抬起头满腹狐疑地看着圣徒。拉突尔在这里使用了暖棕色,和他最喜爱的红褐色。画中人物在黑暗的衬托下突显了出来,虽显宁静,隐隐约约却透露着不安。

 

Nicolas Poussin《获救的小皮瑞斯》

Nicolas Poussin《获救的小皮瑞斯》 油画,116x160cm,卢浮宫

普桑是十七世纪法国巴洛克风格中最具代表性的画家,他以罗马为第二故乡,并且对于研究古代建筑深感兴趣。在这幅画里,他藉由背景中对古代雕像的描绘来传达对往昔风光的幻想。画面上出现众多人物变化,包括人物的大动作,人物的恐怖、惊愕,或是绝望、期待、喜悦、感恩等各种不同的情感表现,充分表现出巴洛克的激烈性和华丽感。    

 

享受愉悦生活的时代(1700~1789)

十八世纪法国美术的世界里,产生了明显的变化。曾被奉为圭臬的古典主义理想开始动摇,画家将注意力转移至更为现实的人类和自然上;感情世界取代了学院的理性精神。 从华铎充满哀愁的‘雅宴’,至弗拉格纳敏感的感性世界,十八世纪对人性感情的表现极为洗练,夏丹、布榭虽为学院画家,却能从严格的宫廷绘画体制中获得相当自由的发挥空间。此时,皇室和贵族成为艺术的主要赞助者,十八世纪法国绘画的华丽风格,交织成为凡尔赛艺术的荣光。

Antoine Watteau《冒险家》

Antoine Watteau《冒险家》 铜板上油画,18x25cm,特鲁瓦艺术历史博物馆

在这幅画中,女人几乎站在画面的中央,一只手插在腰上,另一只手靠在拐杖上,气势不凡。左边有一位音乐家坐在一位妇人身旁,另一边站着一位丑角。这幅画虽小,却成功地表现出华铎绘画构图准确、色彩鲜明、笔触有力,以及空气在背景中游动的特色。‘魔术师’一画与这幅画相对称,人物构图相同,但位置的方向恰好相反:主要人物站在场景中央,另有三位人物或坐或站在以公园为背景处。

 

Jean-Baptiste-Siméon Chardin《餐前感恩》

Jean-Baptiste-Siméon Chardin《餐前感恩》 约1740,油画 49x41cm,卢浮宫

这幅画可说是夏尔丹最著名的油画。画中那年幼的女孩,在饭前祈祷时犹豫不决,双手虽紧握在胸前,但却不知所措地抬头望着她的母亲。另一位较年长的女孩,也以同样的表情注视着妹妹。夏荷丹把背景处理成柔和的暗色调,让人物穿上以浅色调为主的服装,使人物和桌布突显出来,并且采用厚涂和晕涂的技法,使画面显得厚实、粗糙,更接近现实生活的质地。 

 

效法古风——英雄时代(1780~1815)

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制的兴起,深深地冲激了法国当时的绘画,开启近代绘画的先声。十八世纪中叶到末叶,由于庞贝古城的发掘,欧洲知识份子对古代希腊、罗马的兴趣骤增,艺术家试图回归古代去寻找灵感,偶而以更强烈的方式反抗所有巴洛克风格的创作;这种古代品味从十八世纪后半到十九世纪初,产生了以大卫为中心的新古典主义。新古典主义追求理想美的典范,更以提供大众美德教育为己任。

查克-路易·大卫《Bélisaire demandant l'aumône》

查克-路易·大卫《Bélisaire demandant l’aumône》 油画 101x115cm,卢浮宫

在这幅画中,大卫描绘一位女子施舍食物给贝利瑟的情景。贝利瑟原本是拜占庭国王的沙场战将,后来因为参与叛变而被捕入狱,甚至还被弄瞎了眼。画左的士兵因为意外地遇见昔日的长官而显露出惊讶的表情。在画面中,大卫利用古代建筑为背景,将观众的视线导向画面的中央,并且清楚地刻划出人物的轮廓线条、笼罩画面的静谧光线,以及凝重的色彩表现。无论是背景的建筑、人物衣裳,或是左方士兵的盔甲和兵器等,到处可见当时考古学风尚。

 

安格尔 《 Jean Baptiste Desdeban 》

安格尔 《Jean Baptiste Desdeban》 约1810年,油画 63x49cm,Besanson美术馆

这幅画像的构图简单严谨、人物姿态稳重大方,脸部特写是用写实手法忠实地绘出。从画中可以看出安格尔在棕色色调上所下的功夫。在棕色色调的衬托下,衬衫的白色、头发的深褐色,以及面容的色调,都更加抢眼而引人注意。

 

浪漫时代(1800~1860)

法国大革命造成价值系统的全面崩溃,画家、诗人、音乐家因而倾向于反社会、强调个性;‘个性美’取代了‘理想美’,浪漫主义因而在一八二O至三O年代风靡法国和全欧洲。珍视个人感性的浪漫派艺术家,反社会的态度有时变为逃避现实的历史回味和异国品味,于是东方阿拉伯世界所流行的各种幻想故事,成为浪漫派最适切的题材。安格尔和德拉克洛瓦是代表人物,这种态度有时则演变为革命热情而试图改变现实。浪漫派绘画重视的是栩栩如生的生命感和动感的表现,画面讲求全体效果而非细部修饰。

Antoine-Jean Gros 《Napoléon au pont d'Arcole》

Antoine-Jean Gros 《Napoléon au pont d’Arcole》1796年,油画 130x94cm,
凡尔赛宫和特瑞亚农国家博物馆

这幅画是由大卫最好的一位学生葛罗所绘。他透过热情的色彩表现、以及将人物巧妙地配置在具有景深空间的构图法,成功地表现出大卫身上所无法看到的动态表现。这幅画远远地脱离了古典的框框,充满围绕青年波那帕这个人物浪漫和绝对自由的气氛。

 

Jean-Baptiste Camille Corot 《La Femme à la Perle》

Jean-Baptiste Camille Corot 《La Femme à la Perle》 1869年,油画 70x55cm,
卢浮宫

卡米耶·柯洛以风景画著名于世,然而,他为数不多的肖像画也相当出色。以这幅‘佩戴珍珠的女子’为例,它的构图基础是素描,然后再使用色彩表现光影,以塑造出形体。柯洛运用上下重叠、反覆点描的笔触,使衣服的颜色在暗色调的背景中突显出来。尤其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在人物优美的姿态中,透露出一种宁静深远的气氛,使人不禁联想起达文西的‘蒙娜丽莎’。

 

写实主义(1848~1880)

一八三O年代以后,产业革命的成果明显的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此际活泼发展的写实主义绘画,完全将目光投注于周遭日常生活现实环境中,恰好与扩大现实世界的浪漫主义的戏剧性、非日常性形成对比。‘写实主义’一词早在十九世纪初的哲学领域即已出现,但直至一八三六年新闻记者蒲朗许使用这个名词,才确立了写实主义的美术基础,一八四O至五O年代成为主张明确的‘主义’。写实主义要求正确、完全、忠实地描写当下生活的社会环境,譬如库尔贝等画家利用写实的技法,描绘当时不太被重视的农民和劳动者,所代表的理念恰巧与学院理念反其道而行,成为具有革命性的开创之举。

Jean François Millet 《la Bergère》

Jean François Millet 《la Bergère》1863年,油画 81x101cm,奥塞美术馆

‘农民画家’让-弗朗索瓦·米勒从小就看着农民在近乎不人道的严格劳动中求生存,因此,当他在眺望自然时,也毫不忽略在自然中与大地结合为一的人类。与荷兰风俗画相比较,在这幅画中毫无任何戏剧性的偶发事件,唯有暮色中成群的羊儿和低首祈祷的牧羊女。乍看之下显得随意的构图法,透过深沉的暮色实更加深了画面的静谧气氛。这幅画意外地让米叶在官方展览中获得一致的好评,也许正因为画面上所捕捉到的‘真实’,米叶的作品也超越时代深深地感动我们。

 

Gustave Courbet 《La Source》

Gustave Courbet 《La Source》1868年,油画 128x97cm,奥塞美术馆

居斯塔夫·库尔贝认为艺术必须描写看得见、摸得着的物体,主张结束当代那种矫柔造作的艺术。这幅‘泉水’就是对安格尔等所代表的学院派女性形体和裸体观念的反叛。他并未设法让模特儿摆好姿势,作出优美的动作,而是从背后画她。她靠在画面的对角线上,右手抓住树枝,左手伸进瀑布里,左腿则放在身体斜线的延伸部份,右腿往后缩。画中的女性裸体焕发着青春的气息,并有着农村妇女的结实。这种写实作风招来许多不解和批评,甚至画中维纳斯的臀部也被评为奇丑无比。

 

印象主义之光(1860~1900)

十九世纪后半的美术,确立了文艺复兴以来古典主义艺术观的崩解,取而代之的是新样式的摸索时代。一八七四年四月,三十位艺术家于巴黎歌剧院附近、摄影家那达的工作室二楼举行了一次联展,记者路易.乐华在一则标题为‘印象派画家的展览会’的报导中,提及参展者之一莫内的画作‘印象.日出’,印象派的名称于焉诞生。印象派绘画的出现,显示了画家摆脱传统的意愿,他们眺望自然并再现自然,捕捉的事物正是闪动的光影和色彩,同时也显现了真实生活的现代性,为世界开启了新视野和新道路。

Edgar Degas 《La classe de danse》

Edgar Degas《舞蹈课》(La classe de danse),1873年-1875年,奥塞美术馆

乍看之下,这幅画好比一张摄影作品,给人随性和时间冻结的感受。但事实上,透过X光摄影可以确定这幅画的整体构图和主角的所在位置,是画家长时间在画室中深思熟虑后慢慢形成的。画家在此以仰视的角度观察变化多端的舞者姿态,因为缩小景深的画法,使得居于画中的老师在比例上明显地比幅左的舞者小了许多。窦加的画里没有故事,他只以冷静客观的态度来看事物,正如莫内等印象派画家看周遭风景一样。

 

Pierre Auguste RENOIR 《Danse à la campagne》

Pierre Auguste RENOIR 《Danse à la campagne》1883年,
油画 180x90cm,奥塞美术馆

这幅画以及‘城市之舞’是雷诺阿为一巴黎画商所绘。画中表现出贺诺瓦所欣赏的女人是百依百顺和丰满的,
画中女主角圆圆的脸上透露着朴实无邪,她快活地倾斜着头,并露出满足于欢乐的笑容。贺诺瓦在此运用了两种基色的对比:男人服装的蓝色,妇女帽子的红色,妇女白底红花的连衣裙;地板上黄褚色的草帽与妇女扇子及手套的颜色,有相互平衡的作用。看似平凡的画面,其实是画家分析物体的形状、研究颜色及其组合的产品。

自然与理想(1870~1905)

十七世纪学院所建立的美学观,随着时代而逐渐改变,印象主义的出现带来的改革加速了此种变化,并且循着两条轴线进行:累积新经验并加深与传统的距离,以及将旧技巧融入新局面,创造了吸引观众的现代绘画。此时,法国画坛分为两大流派。一个属于后印象和新印象主义的延伸,他们反对独立沙龙或最后一次印象派展览的造形与意识型态,例如塞尚,以形体结构的研究超越了印象派的课题,也为现代绘画的发展开启新的路线。另一流派则包括了源于印象派技巧而采取乡村或都市主题的自然主义艺术家,以及象征主义艺术家。

Vincent Willem van Gogh 《铜花瓶上的皇冠贝母》

Vincent Willem van Gogh 《铜花瓶上的皇冠贝母》1886年,油画 73x60cm,奥塞美术馆

一八八六年凡高来到了巴黎,受到最后一次印象派联展的回响以及点描派所主张的新理论的影响,使他改变以往晦暗的描绘方式。这幅‘铜花瓶上的皇冠贝母’是他尝试新画法的早期作品,表现铜制圆花瓶中茂密的花卉,是梵谷作品中骤现清澈明亮色彩的证明。在其相当平面的透视中,也显示了来自日本版画的影响。这幅画作的着色方式因运用橘和蓝的对比色而使主体更加突出。蓝色的背景充满许多明亮的小笔触,显得极富活力及表现性,可以说是对点描派技法的回顾。

 

Paul Cézanne《玩纸牌的人》(Les Joueurs de cartes)

Paul Cézanne《玩纸牌的人》(Les Joueurs de cartes)1890年-1892年,油画 47x57cm,奥塞美术馆

旁枝末节在这幅画里被省略了。瓶子放在桌子的中间,一束光线突显了它的圆柱形体积。这是整幅画的中轴线,将画分成两个部份,进而突出了两位玩牌者面对面竞赛的气氛。左边玩牌人的白色衣领和白色的烟斗,在深棕色的背景下显得异常突出。画中人物的色彩并非真实,而是为了配合背景所产生的,这种技巧对二十世纪的立体派绘画影响甚巨。